金戈化纤毫 正气赋山川:军旅画家冀培礼的山水艺术

 

2013-08-21        张玉鹏《艺术版权》





冀培礼


山水画新的可能:军旅山水

 

山水画这一艺术创作门类,自元代以来,就一直掌握在文人士大夫手中。而文人山水画所形成的艺术风格,也被传承和固定下来,成为中国画最为庞大的艺术体系之一。这种以模仿古意为主流创作思想的体系,也在期待着变革与创新。在今天,在一些军旅画家的笔下,我们可以看到,山水画有了新的可能——在那种意境高远、云雾缭绕、水气森然的文人画之外,可以有大气磅礴、奇拔险峻、嶙峋陡峭、激流澎湃的“军旅山水”。画家冀培礼的作品,正是这种“军旅山水”的杰出代表。
 
在古代,行伍出身的山水画家几乎是闻所未闻的,但正如初唐时期的边塞诗和南宋时期的豪放词,军人从来就不缺少艺术情怀。当军人将手中的钢枪换成毛笔,将驰骋拼杀的训练场、战场换成数尺见方的宣纸,他们胸中所凝聚的情愫与笔下所表现出的意蕴和文人画家必然是大相径庭的。正如军人的歌——也许不够委婉悦耳,也许不够悠扬华丽,但那歌声里面却有一种最真诚和最直接的阳刚与力量。冀培礼的山水,最吸引人的,正是在柔软的宣纸上通过笔墨所凝聚而成的一种屹立天地之间坚不可摧的“长城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向心力,也是一股纵贯中国历史的正能量。



 
《黄河之水天上来》69x138cm

 

博采众长 和合成新
 
冀培礼先生自幼便喜爱书画艺术,从1964年到北京参军开始,他在军中就一直是文艺骨干。1986年,时任国家军委主席的邓小平提出要培养“军地两用人才”,于是许多渴望求知的战士们,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当时,冀培礼参加了北京西城区的一个国画培训班,跟随徐千里老师学习绘画。从未接受过专业培训的冀培礼第一次看到老师的水墨山水创作,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山水画这种艺术形式。当时的冀培礼虽然已经是部队的副政委,但在学习国画时却只当自己是小学生,向老师虚心求教,很快就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
 
由于长期在部队中担任对中央首长的警卫工作,冀培礼有机会在首长参观展览时接触到许多顶级的艺术家。耳濡目染之下,冀培礼对艺术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与理解。正是因为这样的机会,冀培礼结识了著名书画家周光汉(电影《佩剑将军》的主人公原型)。周光汉在诗书画印方面都有十分精深的造诣,这给冀培礼提供了丰富的艺术营养。周光汉的艺术风格主要是北方画派的苍劲有力,而这种风格也直接影响了冀培礼后期艺术风格的形成。
 
为了丰富自己的笔墨意趣,扩展自己的艺术眼光,后来冀培礼又拜著名的南派山水画家胡中良为师。当时,冀培礼在学习和创作中有了一个念头——要把北派山水和南派山水结合起来。后来,他又受到艺术前辈雷正民、戴泽、王振忠、何镜涵、葛岩等大师的精心指点。通过广泛的虚心求教和潜心钻研中国山水画艺术,冀培礼在创作中逐渐做到了传统与现代艺术结合,传统不泥古,创新不离源;国画技法与西洋色彩相结合,画面兼具中国画的笔墨气韵意境,与西洋画的造型用光用色;南派与北方相结合,画面同时体现出南派的清秀雅致与北方的苍劲有力。绘画技巧日臻成熟,逐步形成了雅俗共赏、笔墨酣畅质朴的艺术风格。




 

百米长城凝万里精神 
 
1999年是建国50周年,戎马多年的冀培礼心中自然有一种创作的悸动。经过反复思忖,他决定绘制一幅巨作——“万里长城百米长卷”。古今中外,还从未有画家在画面上表现过长城的全貌,要绘制这样的百米长卷,需要的不仅仅是创作的技巧,更是惊人的毅力。当时,为了切合建国50周年献礼的主题,冀培礼计划创作50张长度2米的作品,独立成幅,相连成卷。然后请50位老将军分别在每幅作品上题字。这样,这幅长城就有了多重意义。但这样一幅旷古绝今的作品,创作时的困难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但长期的军旅生涯让冀培礼养成了勇于直面困难、迎难而上的心态,正是这样的心态支撑着他完成了整幅长卷。
 
在创作中,最大的困难就是既要避免画面的雷同,又要考虑和协调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还要在用笔上突出长城的挺拔苍劲。冀培礼坚信写生是最好的办法,为了画好长城,他从东边的山海关老龙头,到西边的戈壁沙漠,跋涉数千里,进行了大量的实地写生,画满了厚厚的几本速写本。在实地写生中,冀培礼捕捉到了长城最真实的面目,比如东部的长城大都是整齐的青砖砌成,而西部却变成了黄土夯积而成,东部高耸险峻,西部残破沧桑。为了让长城的形象更为丰满,冀培礼在50幅作品中同时表现了长城的春、夏、秋、冬四季的风景。这样,整个长卷就形成了一种时间与空间的交错感。同时,冀培礼还特意绘制了火车轨道与长城的交会,体现出强烈的时代感。通过大量不为人知的辛苦,“万里长城百米长卷”最终如期完成了。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张爱萍等国家领导人和50位老将军分别签名作赋,赋予了画卷极深的内涵。这幅作品的展出引起了轰动,并且让冀培礼一跃跻身著名画家之列。



 
《春江渔歌》68x68cm

 

尺许纸面 拼出一片阵地
 
实际上,在创作百米长卷之前,冀培礼就已经获得了不俗的艺术成就。他的作品曾多次入选国内外大型美展并获奖,80年代后期,他曾经试着拿自己的画去销售,每张100-200元不等,结果让他没想到的是销售很顺利。市场是检验作品最客观直接的方式,良好的销售状况,让冀培礼对自己的创作有了信心。
 
相对于学院派山水画的法度严谨和文人气象,冀培礼的山水画表现出的是一种大气豪迈。冀培礼自己坦言,他在创作时,总是带有一种野战军敢打敢拼的习惯——勇于在画面上用刀劈斧凿一样的笔法破除消沉之势,出现败笔之时,则如同游击战一般因势利导,利用败笔之处为画面营造出另一种全新的气象。在他看似简单的皴法与设色之中,大山、大河的磅礴气势跃然纸上。在一次笔会上,现场没有生宣,冀培礼就大胆利用现场的熟宣进行创作,最终的作品反而呈现出一种独特而美妙的韵味。正是这种敢打敢拼的军人精神,让冀培礼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独辟蹊径。
 
今天,许多画家已经慢慢放弃了速写写生,转而用相机来进行素材收集。冀培礼虽然已年近古稀,但他依然精神矍铄,跋涉写生不断。为了更加深入了解西洋画背后的西方文化,他前往美国参观、写生。在美国,他独辟蹊径地利用当地的餐巾纸进行作画,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在他的年纪,许多画家已经开始坐享名誉,而他依然保持着一颗谦虚的心。他常常会诚恳地向年纪比他小得多的后辈询问对自己作品的意见,并且虚心接受。而这种始终做小学生的心态,让他的艺术水准不断提高,画面中的气韵生动,不断得到创新与突破。




《屹立东方》68x68cm

 

写天下山川景   传无限正能量
 
目前,冀培礼在山水画界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名望,但他并没有坐享其成,而是推掉了许多应酬,继续潜心于创作。他对自己的作品始终秉承着极端负责的态度,对于稍有不满的作品,一概撕毁。当问及原因时,他答道:“我是希望我的作品以及作品中所承载的长城精神,能够一代代地传下去,那么从我手中流出去的作品,至少首先在我自己看来必须是精品才行。”
 
“长城精神”作为一种当下时代的文化载体,在冀培礼的笔下,表现的不仅仅是抵御外族入侵的堡垒,也不仅仅是八大奇迹之一,而是一种坚定、一种顽强、一种沧桑和一种雄壮。多年行伍生涯,给冀培礼打上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的烙印,这在他的画作中体现的极为明显。他自己也说,他的画,画的就是爱国主义。在今天这样一个物欲横飞、爱国主义精神日渐淡漠的时代,这样的画,无疑是一股艺术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