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时代,在交锋中到来!

 

2013-12-02        《艺术版权》杂志2013年12月号

                             作者:林莉    

版权到底值多少钱?2013年,商业竞争与法律交锋,让这个答案越来越明晰起来。2012年,浙江卫视和星空华文传媒共同斥资300多万向荷兰购买了《The voice3年的中国播出版权;该节目中国化以后的《中国好声音》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收视高峰,去年仅向搜狐出售线上独家播出版权就收得1亿的版权费。前不久,该节目线上版权再次涨价,腾讯视频刚刚以2.5亿获得2014年第三季《中国好声音》的线上版权。目前,向海外购买节目版权已经成为电视台和视频网站最有效的法宝。而搜狐掌门人张朝阳在失守第三季好声音之后也表示,将大力开发原创的综艺节目,由买版权向卖版权转变。


   除了商业领域的交锋,知识产权的法律领域也弥漫着前所未有的浓浓火药味,而这些法庭上的交锋也同样彰显着版权的价值。年初,电影界的票房神话《泰囧》因涉嫌侵权《人在囧途》而被索赔1亿;年末,几大网络视频运营商又联合将百度告上法庭,索赔数额高达3亿,创下了建国以来版权诉讼案中最高的索赔数额。在这一年里,那些电影、网络视频、音乐、文学、美术等领域的从业者,无论是主动还是被迫地,大部分都开始明白版权的重要性。许多行业巨头更是将购买版权作为自己成本支出比例最大一部分。

与影音视频、网络文学等大众性的文化消费品不同,美术作品由于其一直以来的“小众性”,对如火如荼的版权交锋似乎有些隔岸观火的姿态。由于艺术创作的极度个人化和原创性,艺术领域的版权资源可以说是一座储量丰沛的金矿,但对于大部分毫无版权意识的艺术家来说,既不关注维护自己的版权利益,也不关心扩大自己的版权收益,甚至可以说是“捧着金饭碗在要饭”。

但版权经济的大潮毕竟来势汹汹,那些嗅觉敏锐的艺术家们,已经开始抢先一步在艺术领域占领自己的版权阵地。他们有的开始与授权服务平台合作,利用科技手段给自己的作品进行防伪加工和授权认证;有的开始积极与法律机构合作,寻找对自己进行侵权的行为并进行维权诉讼;有的则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与艺术素养,将自己的作品设计成礼品并为作品设计衍生品。我们相信,随着2013年的交锋,2014年将会出现中国版权经济的第一个高潮。而艺术领域的版权经济,也必然会由一个陌生的概念而萌发出一个实实在在的产业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