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国学”之眼辨识书画收藏

 

2014-06-11        作者:刘文杰 编辑:张璇《艺术版权》杂志2014年6月号

中国书画是中国国学思想的视觉反映,中国国学是中国书画的灵魂。书画如何变,都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中国国学思想。而我们一直在探讨的,收藏家要收藏什么?书画家要创作什么?从中国国学思想中都能得到答案。

黄宾虹作品《山水成扇》
 

书画收藏成败取决“国学

 

无论对画家,还是收藏家而言,国学对书画收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作为藏家,如果没有国学思想的指导,不会辨识出有价值的藏品;作为画家,如果没有认真学习国学,没有国学思想做基础,就创作不出好作品。

 

唐朝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开篇言道:“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发于天然,非由述作。”这段话清楚地告诫我们,书画作品的主题及表达有着教化人的作用,有帮助社会和谐、家庭和睦的作用;中国画里包含的变化,穷尽了神的各种变化,变化是无穷的,并且包含着许多深远、细微的内涵。同时,也体现了自然的变化。中国画的创作来源于自然,来源于客观世界,来源于对客观世界的描述、理解和升华,绝不是胡编乱造杜撰的“述作”。

 

我们可以看到,自古传下来的中国书画佳作都蕴含着“六籍”的作用,“六籍”即六经,而“六经”的功能呢?《诗经》堪称人类最美的语言;《尚书》则是周朝最重要的政治历史文件;《礼记》也是周朝最重要的典籍、制度;《周易》历来被尊为六经之首,大道之源;《春秋》是我国最早的编年史;还有一本《乐经》被视为和谐之声,造就社会和谐的一种声音,但后来失传,只剩下“五经”。这“六经”聚齐,使得周朝统治延续了800年,是中国历史上统治时期最长的朝代。

 

而中国画与“六经”的作用是一致的,收藏中国画就等于收藏了与“六经”相同的文化,其核心价值就是收藏中国国学。首先,向我们召示了一个重要原则,一幅作品优劣,看其中是否包含着丰富的国学思想。同时还向我们反映出书画创作者的国学内涵,只有认真学习国学思想,才能创作出好作品。


就自身经验来讲,我们许多本来很有发展前途的中青年画家,为什么画着画着就不成了,就开始画“行活”了,包括一些很有名气的画家,那都是因为没有深厚的中国国学文化积淀,没有认真学习国学思想,所以不能成教化,助人伦,才不能穷神变,才不能测幽微,所以就在“行活化”。“行活”远远背离了张彦远给中国画下的定义。实质上这个定义就是在说中国国学思想是中国画的灵魂,中国书画是中国国学思想的视觉反映。  


黄永玉作品《荷花》,这幅作品是黄永玉极少留存的遵循工笔绘画技法的精品

                     通过此作品可以了解早期画家的创作面貌                                                                                                                                                                                                      

中国书画灵魂始于“国学” 

 

 什么是中国国学?中华各学科精华的集合,才是中国的国学。从而我们要明确地认识,只有中华各门学问的精华,才能归入国学。比如孔子思想,只有其“中庸之道”,教化人们走上正确道路的思想才能称为精华,才能进入国学,而他提出的三纲五常、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以及守孝三年的方式都不能进入国学,这些都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要被抛弃的。中国国学起源于医学和易学,发展于春秋战国,成于汉,延续发展于近现代,它包含了医学、易学、儒家思想的精华、道家思想的精华、韩非子思想的精华、墨子思想的精华、孙子思想的精华,也包含了中国的数学、天文学、文字学、书法学、绘画学、古琴音律、棋奕学等等。在延续发展中,也包含了从外国汲取的现代科技学。所以,我们不要一提及中国国学,就是老子、孔子之道,其实毛泽东思想中的许多精华都把传统的中国国学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就因为毛泽东提出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使得中国书画创作走向了继宋朝之后的第二个发展高峰期。这就又给我们揭示了一个极为严峻的问题,中国国学涉及如此丰富且知识广博,所以当下不可能有所谓的“国学大师”,而那些号称“国学大师”的人都是骗子。因为,一个人的精力不可能把中国国学全部学通,成为各科大师。


中国国学具有四大特性。首先是精华性,比如孔子、老子思想的精华被纳入国学,不是全部而是取其精华,因此国学被视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其次就是包容性,把来自中国和世界的各种精华包容在一起,不断被丰富着;再次就是延展性,国学是不断发展的,不是停滞不前的,停滞不前就是死亡。还有就是同化性,其他国家或民族不如中国国学的,一定会被中国国学所同化。所以,从国学的丰富性来讲,就能看到其对中国书画思想的指导意义。黄宾虹曾讲,“笔墨精神千古不变,章法构图日日常新”,指的就是用笔和墨,来表达中国国学思想的这种精神。中国书画里包含的国学精神千古不变,突出了中国国学是中国书画的灵魂。

 

从“国学”中领悟书画收藏价值
 

书画如何变,都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中国国学思想。所以,中国书画的笔墨当随时代。因为,中国国学思想是发展的,中国书画的笔墨也是发展的。很多名家都在画“行活”,好多收藏家也在收藏这些“艺术品”垃圾。所以,从以上论就可以看到:收藏家要收藏什么,书画家要创作什么,从中国国学思想中都能得到答案,因为国学思想的核心就是“道”。

道是什么?前人没有人清楚地说明。那么,我们就给它下个定义——道,就是自然规律的总和。自然规律中每一条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变”,对于中国书画来讲就是日日常新,就是在继承上的创新,就因为有变,才一生二、二生三。有人会问,为什么没有二生四?“变”里既包含了裂变,即一分为二;也包含了聚变,就是合二为一。所以二生三,所以三生万物,变化是无穷无尽的。这就告诉了所有的书画创作者,如果创作的作品,不是在不停地变化、不停地创新的话,自身的艺术就要走向死亡,自己的作品就会失去收藏价值。所以应该给那些创作“行活”的垃圾“艺术家”开丧葬会,去昭示他们的死亡。

吴昌硕作品《花卉册页》系列8


我们中国国学的核心价值是真、善、美。这里的“真”是真理、真实、客观存在;“善”是跟人类有关的最美好的事物及品德;而“美”是相对的高档次。那么,中国国学的核心价值是真、善、美,那我们中国书画是国学的视觉反映,它的核心也就是真、善、美,其阐述的是国学思想,所以收藏的核心价值也是真、善、美。也就是说,没有真、善、美的作品不是好作品,没有真、善、美的反映,就不符合我们收藏家的收藏价值。

那么,中国书画的价值到底是什么?传说宋真宗赵恒写了一篇《励学篇》,其中说到,“富家不用买粮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愁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愁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常向窗前读……”也就是说,“六经”的价值是“书中自有黄金屋、颜如玉……”,那么,中国画的功能和“六经”是相同的,也就是中国书画里也自有“黄金屋、颜如玉”。

我们只能用三个原则来衡量中国书画的价值:真画真价,假画假价;好画好价,次画次价;特殊好的画,特殊价。这也就是我们要告诫画家的,只有多读书,才能创作出好作品。同样,收藏家才能深层悟懂“好”的含义,才能辨别好坏,才能对有发展的画家有远见。同时,也告诫那些打着“国学大师”旗号的骗子。你们的无耻行径一定会被揭穿的。在大家都读书的时候,你们的真面目就被揭露出来了。   

 

(更多详细内容请读纸质版)

 
©艺术版权及作者所有
如有转载或使用请取得书面授权否则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
刘文杰

书画收藏家,鉴赏家。其收藏水平单就近现代名家字画的精品程度而言,全中国“独此一家”。尤其以齐白石、李可染、溥儒、钱松岩、刘继卣等近现代名家作品为主,收藏数量之大,水平之精,为一般藏家所难忘其项背。

1993年国际文化出版公司特邀请北京四位著名收藏家,文玩家刘文杰、马未都、张德祥、秦公编写出版了一套文玩收藏生活系列丛书《刘文杰说字画》《马未都说陶瓷》《张德祥说家具》《田涛说古籍》在收藏界影响颇大。

《刘文杰说字画》是艺术品市场开放初期最早的也是唯一的书画收藏类参考书籍,成了书画收藏界的入门参考,连出三版,均已脱销。到 2007年天津杨柳青画社出版了刘文杰又一部著作《刘文杰再说字画》,自此开创了一门新的学问---中国书画鉴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