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青:倔强的背后

 

2013-05-23        赵伟言《艺术版权》






画家陈丹青,曾以《西藏组画》轰动整个画坛。后来,在绘画创作之外,又陆续出版《纽约琐记》、《陈丹青音乐笔记》、《多余的素材》、《退步集》、《笑谈大先生》、《荒废集》等畅销著作,身兼作家、学者、演讲家、文艺评论家等多重身份。

而他耿直的性格、尖锐的视角、犀利的言辞,以及对艺术、文化、社会深刻而透彻的见解,让他一度成为中国画家之中最具社会影响力的人——虽然这种影响力很大程度上与艺术创作本身无关。但事实上,陈丹青从来都没有忘记过自己“画家”这一最本职的身份。他对绘画艺术的观察、思考、练习、创作,也从来没有停止过。





《丝袜与党龄》


2013年3月4日在北京今日美术馆展出的“面对面——中荷肖像及室内绘画展”,正是陈丹青最近一个时期艺术思想的全面展示。

本次展览展出了画家陈丹青、毛焰,和两位荷兰画家Jan Worst、Philip Akkerman的作品,呈现了肖像画与室内画这一经典主题。作品风格清新典雅。画中的人物身上洋溢着天然、不加修饰的生命力,肌肤的质感可以和鲁本斯相媲美。
在展览开幕当天,本刊记者就艺术思想和艺术环境等问题采访了陈丹青,他以一贯的优雅而朴素、睿智而率真的语言,回答了记者的问题。
 



《海雅的罗宾》
 

艺术版权:对于本次联展所展出的作品,您有什么评价?
 
陈丹青:两位荷兰画家的作品非常个人化,毛焰在这次展览中展出的作品也比较个人化。这次展览中,我的创作主题要暧昧一点,既画公共主题,也画人像写生。它们暂时还谈不上创作,更像是练习。在这些练习作中,我想尽可能画得生动一些。生动,也将是我今后一个时期创作中所主要关注的方向。
 
艺术版权:您认为什么样的作品才算是真正的创作而不是练习?
 
陈丹青:其实,在美术作品中不应该区分创作和习作。比如这位荷兰画家Philip Akkerman所作的自画像,也是创作。如果非要区分的话,创作的内涵要更丰富一些,形式也会更复杂一点,不是随便找一个人画就行的。例如梵高在画每一幅肖像作品时,都有很强的精神层面的表达,不完全是写生。

我们这一代是文革长大的,那个时代,创作和习作分得很清楚——创作必须是政治宣传,习作只是练习,文革后我们就不适应了,不画政治宣传,你画什么呢!所以现在在我的作品中,创作与习作之间并不存在十分明显的分界线。虽然这次展览中我的作品更接近练习,但我依然是以创作的标准来完成它们的。